

校图书室的老书柜被当垃圾扔了,我捡回来放到工作室做展示架,算是留点文化记忆吧。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省级中等师范学校,有着65年的历史。我81年进校读书的时候,虽说房屋矮旧却也老树参天、曲径通幽。清晨,操场上人影矫健,教室里书声朗朗;晚上,教室里看书、作业、习字、绘画一片繁忙,下自习后校园里笛音嘹亮,琴声悠扬。校园从早到晚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培育了一代代人才。本地不少颇有影响的政界、文化艺术界、教育界名人等都毕业于此,可见这里曾是青年学子学习上进的乐园,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
1995年我调入母校正逢发展鼎盛期,教学活动和课余兴趣小组活动生机盎然,为校园增添了无数亮丽的风景,学校的“学生基本功展馆”就是活动成果的集萃。展馆分为三个展室,分别陈列着学生书法、手工、绘画精品作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旁边是校史陈列室,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变迁,学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学校大型活动纪实等。省内很多兄师范学校来此参观,赞不绝口。我们每年都带领新生参观展览,让他们了解学校办学目标和辉煌的过去,对话杰出的校友及其作品,接受校园文化熏陶,培养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情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等师范学校在撤并大潮中转轨为职教中心,承担起中职教育的新的使命。在国家大力发展职教事业的形势下,硬件设施逐步到位,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校园大了,楼房高了,设施全了,教室亮了,桌椅新了,教师多了,却很难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客观地说,这种现象不是一个学校的个案,在职业起步不久的今天比较普遍却难有改观。 最可悲的是,“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看到:爱疯取代了爱好,读屏取代了读书,技穷取代了技能,无聊取代了无愧——学生不愿学导致教师懒得教,学生不好管导致学校懒得管,学生没想法导致学校懒作为。琅琅的读书声消散了,很难见到马路上捧书而读的学生;晨练的身影不见了,很难听到起早长跑的脚步声;社团活动不正常了,很难找来发展兴趣爱好的学生……甚至常规的课堂教学秩序也受到冲击,我行我素、出出进进、吵吵闹闹时常导致教师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社会、家庭、学生素质原因等错综复杂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导致不少学校处于悲观的消极办学状态中,学校没有改变学生,反而被学生所改变(有人说)。传统上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在手机音乐声、课堂说笑声中萎缩退让。
但我始终不同意学生改变学校和老师的说法,教育者有理想、有思想、有力量、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创造良好的 育人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孕育学生新的希望,而强大、厚重、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便是催生学生创业梦想的肥沃土壤。
2014年,鉴于校园建设普遍“
喜新厌旧”现象,我参照考合肥二中经验,在市政协提案《关于普及和完善中小学校史陈列室的建议》中就提出“加强校史室建设,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学校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和创造校园文化,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激励师生成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其中建议本市中小学老校、名校围绕五个目标、九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史陈列室(见附文),当然校园文化的创建并不止这一项内容,如上所述开辟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展室、开展生机勃勃的学生社团活动、开设创业理想讲座、观看励志教育纪录片(如《大国工匠》),包括高效、快捷、大容量的网站建设等等都是创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老学校的办学思想不仅不能被急功近利的“新时尚”格式化,还要继承和发扬光大,在百花齐放中推陈出新。历史沉淀的需要潜心挖掘打捞,正在发生的需要过滤和固定。我们要让招生广告的一张纸变成校园文化的一本厚实的书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走进校园后接受校园文化的洗礼并为之增添色彩,让师生未来有个恋恋不舍地回望的理由。
附:《关于普及和完善中小学校史陈列室的建议》
普及、完善中小学校史陈列室的建设,收藏、研究、陈列、展览学校文史资料,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加强校史室建设,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学校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和创造校园文化,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激励师生成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我建议本市中小学的老校、名校都应该建立和完善校史陈列室。
一、校史陈列室建设可以围绕以下五个目标进行:
1.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
2.展示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
3.陈列学校文博资料。
4.陈列学校教育教学成果。
5.作为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二、 校史陈列室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园文化精粹(包括校训、校风)、优良传统、教育成果(教育教学成果、集体个人获奖)、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文博资料(学校文物、图书、手稿、书画、图片、影像资料等)、历届师生名册、优秀校友档案资料等内容。
1、学校不同时期制发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实物。如:校牌、校徽、印章、票证、反映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园自然、人文景观的照片(特别是早期的平面图、地形图)、牌匾、带有学校历史不同时期校名印记的物品等实物;同时还有学校各类证件,如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准考证、录取通知、毕业证等实物、照片或复印件。
2、各个时期学校各部门制发的各类文件和印刷品的样本。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参、指导书、教案讲义、考卷、记分册、成绩单、会议记录和考勤表等;学校早期购买或制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具、仪器设备、工具、模型等实物、办公用品(桌椅、电铃、信封、信纸、公文袋、打字机、油印机等)等物品的实物或照片。
3、学校历任校长和教职工的论著、工作手稿、信函、照片和证书及在校期间使用过的有纪念意义的实物,或参加国内外重大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学术活动、重要比赛或评比)形成的聘书、证书、奖状、奖品、纪念品、文件等照片或复印件。
4、校友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在不同时期参加国内、外重大活动所获得的文件和实物材料,如:通知、请柬、代表证、会议文件、信函、聘书、证书、奖状、奖品、照片、书报刊物、声像资料等实物;校友个人的科技成果或作品实物。
5、各类媒体报道学校重要事件、活动、人物的特色资料。反映或记载学校校友重要成就或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迹材料(包括照片、实物、音像、书刊等)。
6、历届毕业生的合影照片、毕业纪念册、同学名录、师生间赠言题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老照片等。
7、从1952年建校以来各个时期上级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及重要来宾对本校进行视察、参观、访问、讲话、指导、交流或演讲时形成的题字、题词、照片、记录文字、音像或报道材料等。
8、教职工和校友个人珍藏能反映当时在校工作、学习和生活情景的生活照、纪念照、回忆在二中学习、工作经历、师生情谊、同学情谊的纪念文章、诗词、回忆录、轶事等各种可资纪念的资料和物品。校友创作的书画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等。
9、其它有校史价值与展览价值的文献资料、实物、照片。
校史陈列室建成后,只要学校加强管理,重视充实,定期开放,引导、激励学生自主的、经常性的进入校史室去浏览、学习和自我教育,不仅能够在学校素质教育上发挥很大的作用,还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