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黄发科的生本美术教育

————不经授权 不得转载————

 
 
 

日志

 
 
关于我

黄发科,安徽省特级教师,市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县美术教研员,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美协副主席,市优秀教师、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教师继续教育首批专家,省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省首批教师培训专家,省教育评估专家,省美协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40多篇教学论文和课例等发表于专业刊物,撰写出版专著《放飞心灵的窗口》、《 烛光夜话》和《根雕、摄影诗话》三册,合编《农村美术教学——对话与实践》一册,编绘《包公故事》连环画一册。

无专业谈啥授业?(原创)  

2015-01-17 23:08:16|  分类: 教坛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读沈俊老师《教书,得有点专业精神》随感

没有专业,授业何在?(原创) - 拾荒者 - 拾荒者·原创艺术教育博客

 
         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我教了一辈子语文,一辈子爱教语文;我上了一辈子课,上了一辈子遗憾的课。”这种对课堂的谦恭、敬畏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谁能做得十全十美,因此,必须小心谨慎,心怀敬畏,才有可能少犯错误,为学生指明方向。国家提倡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说明了敬业、爱业,一切只有依托于”专业“才能将愿景变为现实。试想,一个在专业上自己都稀里糊涂的人,如何把学生教明白——没有把握学科之道,就谈不上传道;没有把握专业精髓,就谈不上授业,更谈不上解惑。自己“稀里糊涂”乐呵呵的地过一辈子也就算了,学生“稀里糊涂”麻烦就大了,所以“名师出高徒”,而庸师不仅出不了高徒,其“付出”有可能就变成“负出”的能量,贻误他人。如沈老师在另一篇文章里应用的卢梭名言:“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真理更远。”
       在绘画教学中,不少幼儿园和低年级教师把简笔画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画得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固化了孩子的思维,阻碍了孩子的观察和想象,丢失了孩子绘画的童趣,结果是误人子弟;这样的老师越认真越害人。
        从绘画本身来说:简笔画只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是让各科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用的,市场上出售大批成人画的简笔画范本是商家盈利的工具,教育专家对孩子一味临摹简笔画向来持反对态度。孩子学会了画一只小鸡,他就认为小鸡就这样画,放弃了日常生活中对于小鸡各种形态、动态的观察。而没有画过简笔画的孩子,能把小猫画出6条腿来,他说这是在跑,正像我们看到转动的电风扇那数不清的叶片,也暗合法国马塞尔·杜尚《下楼梯的女人》那种四维空间动感表达效果。
       从生理学上来说:小孩子手上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提笔控制力较差,用笔无法稳健,根本无法做到用线的准确和流畅;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必然是强人所难,孩子也很难做到。
       从心理学上来说:小孩子对于大自然的观察一般不拘小节,最善于抓特征来表现,无师自通,根本不必成人来教,他们那些看着似是而非的形象,天真烂漫,稚拙可爱,正是”心灵更的自然流露“,画趣十足。如毕加索所言”我终生学习儿童画“。可惜,这些东西大多被老师教没了。  
        小学三年级前的儿童的绘画尚处于感性阶段,这是培养孩子想象与创造力是最佳时期,观察培养液仅处于启发引导阶段,不必面面俱到,绘画常表现出”所知“而非”所见“,其”意象“之像也十分传神,不必刻板要求,更不可本末倒置;到了转型期以后,他们的思维方式向理性化发展,这时候再逐步做严谨的要求就比较合适。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将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与艺术美的本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不会误导孩子。
        社会上很多作文辅导班把孩子关在教室里教作文,没有对于生活的仔细观察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只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胡编乱造了。假如让学生写一个苹果,我们让学生先用手摸一摸,再切开来看一看、闻一闻,最后亲口尝一尝,学生能写不好苹果吗?全国劳动模范、小学特高级教师王国兴先生曾让学生早读前说一说路上的所见所闻,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他的专著《小学作文教学》一书中就记录了很多有关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研究。现在不少学生作文套话、空话、假话连篇,就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真情实感所致,责任当归咎于教师教学引导上的失误。
         记得我初三的数学老师每节课只上三十多分钟 ,简明扼要,却能使人茅塞顿开,留下的时间让学生温习课本或作业 ,我的数学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即得益于他,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学得竟然很轻松;而此前老师上课看起来比他认真,但讲课常常不得要领,让人听着云里来雾里去的不明所以。有比较就有了鉴别,可见专业化与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一个好老师必须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没有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研究,没有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没有对于所授课程和学生的研究,没有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就谈不上专业化,没有专业化就容易出偏差,就容易误导。特级教师吕国一在《教育是一项愉快而又危险的事业》一文中说:
        学生或孩子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就是教师或家长利用其主观能动性对他们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既是对他们过去行为的修正,更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奠基。这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教育者要对他们进行了解和预测:了解他们的客观存在——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要素;预测他们的未来发展——在教育者对他们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将来能干什么或者是最好能干什么?所以说教育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我们预测对了就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一个幸福的、有发展前途的基础。如果预测错了,将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终身的遗憾。
    正因为教育有其“危险性”,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慎重,要有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因为一句表达不慎的话或者一件处理不当的事就有可能改变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和家长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本着对未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
       于漪老师在江南大学国培班上的演讲《一辈子学做教师》中说:”以人育人的工作要求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能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以自己的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以人育人,通过言教和身教进行,而身教重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专业化,授业就没有了基础,没有了可信度,更没有了底气,无授业又何为人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身不求上进,要学生去上进不是空话、假话?因此,教师当如于漪老师对职业心存敬畏,不断学习、改造、提高自己,因专业、敬业、爱业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育德、育才的授业之师。
        这是我对“教书,得有点专业精神”的理解。
  评论这张
 
阅读(19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