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黄发科的生本美术教育

————不经授权 不得转载————

 
 
 

日志

 
 
关于我

黄发科,安徽省特级教师,市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县美术教研员,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美协副主席,市优秀教师、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教师继续教育首批专家,省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省首批教师培训专家,省教育评估专家,省美协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40多篇教学论文和课例等发表于专业刊物,撰写出版专著《放飞心灵的窗口》、《 烛光夜话》和《根雕、摄影诗话》三册,合编《农村美术教学——对话与实践》一册,编绘《包公故事》连环画一册。

谁跳楼?(原创)  

2013-05-12 00:15:16|  分类: 教坛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谁跳楼?(原创) - 拾荒者 - 拾荒者·原创艺术教育博客
 
       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幼教班的学生门要参加舞蹈比赛,所以我上美术课时她们心神不宁,又是梳头又是抹粉根本没心事学习,整个课堂乱糟糟的。咳,化妆、服装不是已经都准备好了嘛,不需要再在课堂上这样啊。
       我倒是挺卖力的,在黑板上画了十个形象,让她们进行分割、重组,做成创意装饰画;然后在巡视指导时还忙个不停示范、添加、修改、展示等等,希望能把她们的情绪带起来。可这些根本没用,她们压根儿把我当作不存在。可办公楼那边的监控可存在着,值班领导在那儿看得一清二楚,会认为我放任自流、不管学生哩。最后我只得拿出杀手锏来:放学时我把门验收,谁不完成作业,谁就别去跳舞,校长来了都不会给面子。她们看我真的发火了,这才收敛起来,赶忙作业。前文我曾写过《让批评走开,如何?》,看来只算是理论探讨,课堂上没有适当的批评和严厉的要求还真的不行。
        下课后,我走进值班室和老师们聊天。因有人听说最近有哪个高中学生跳楼一事,我说:“若是我们学校也抓得那么严,学生被逼急了也会跳楼吧。”有个老师开玩笑说:“那倒不会,他们心理素质特好,只怕是老师被他们逼急了会跳楼!”大家哈哈一笑,赞同!
        的确,这些孩子似乎对啥都不在乎,心理素质还真是不错。他们很多人还真的没把学校当做学校,没把课堂当做课堂,没把老师当做老师,也没把自己当做学生。马路上,三三两两夹着香烟游荡;大白天,在凉亭里搂头抱颈亲热……课余时间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就是见不着读书者的影子。他们还真把学习不当回事,很是看得开的,着急的只有老师。不过,眼下的老师们也适应了这种特殊的学生环境——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啊,书没办法教好,日子还是要过的。我想,老师们也不会跳楼的。
        万事和为贵。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过去的小学和初中应试中锻炼出来的。试想,他们每每在各个学校、各个班级的不同考试中垫底,长期以往早已视成绩为粪土;在家长和老师批评甚至恶毒的挖苦中长期洗礼,也视自尊如粪土;他们还在乎什么?“有病”的教育把他们教病了,现在给她们点做人的自由和自尊还不算迟。大家都不要太在乎,和和气气、和和平平地打发时间多好。
        虽然大家把事情都做得不怎样,但把人做好了就不错。在眼前这个社会里,健康、安全是做人的关键。别说学生们不学无术是坏事,也不能说死读书、读死书就是好事。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就我们的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因受书本的毒害较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走上管理阶层的人必然不在少数,而那些读私死书出身的“人才”还要为他们所调遣,这是社会需要,必然的。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字说的是“方式”,“降”字应该说的是像天公降雨一样的自然状态,所谓“无为而治”说不定就包含这个道理。用我们“病得不轻”的教育来培养人才,不是“诲人”,而是“毁人”,是瞎掰。
        谁都不会跳楼,这个世界很美,未来会更美,值得留恋,值得好好地活。
        但愿那个跳楼事件纯属虚构!
  评论这张
 
阅读(366)| 评论(5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