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黄发科的生本美术教育

————不经授权 不得转载————

 
 
 

日志

 
 
关于我

黄发科,安徽省特级教师,市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县美术教研员,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美协副主席,市优秀教师、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教师继续教育首批专家,省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省首批教师培训专家,省教育评估专家,省美协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40多篇教学论文和课例等发表于专业刊物,撰写出版专著《放飞心灵的窗口》、《 烛光夜话》和《根雕、摄影诗话》三册,合编《农村美术教学——对话与实践》一册,编绘《包公故事》连环画一册。

啰嗦母爱要不得(原创)  

2012-04-08 13:47:05|  分类: 教坛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啰嗦母爱要不得

拾荒者/文

 

啰嗦母爱要不得(原创) - 拾荒者 - 拾荒者·原创教育博客

 

        常听到一些母亲这样对孩子说:“你看人家画的多好,看你画的!”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孩子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有时我就对那些母亲开玩笑说:“画如其人,你起码得让自己的孩子和人家长得一样啊!”是啊,孩子们心性不同,兴趣不同,情感不同,阅历不同,为啥就要和别人画的一样呢?

       今天上午,我就近距离观察了一位母亲的的表现:美术老师在教剪纸,她坐在孩子身边,一会儿斥责:“为什么不看着老师!” 一会儿教孩子怎么剪。孩子在她的不断干扰中注意力无法集中,茫茫然手足无措。母亲更是焦躁不安,不停地厉声呵斥,恨不得自己来代替孩子。

       而老师旁边的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帮助后做对了一个地方,受到老师鼓励时,脸上立马露出自信和骄傲的微笑,后边一直独立完成作业,根本不需要老师的帮助了。从孩子的笑容中不难觉察,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自恋和自尊,但很多母亲和老师根本没注意到孩子的心理感受 ,她们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忽视了作为地球上最聪明、最感性的人的感受了。她们出发于爱,但他们“恨铁不成钢 ”式的爱可能会爱得“钢”也生锈,最后转化为真正的“恨”,这种恨是贻误孩子发展的“遗恨 ”。

       这也是“中国式母爱”在家庭教育上的特色吧。我毫不怀疑“中国式母爱”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母爱一样,都是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她们对孩子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甚至为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中国式母爱”的一个普遍弱点,恰恰就是重感情、轻理性;重奉献、轻教育。

       很多母亲不懂教育,但在指导孩子的学习上气势凌人地比老师还老师、比专家还专家。她们不懂得爱也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不懂得爱需要科学,需要技术,需要耐心,需要容忍,需要发展的眼光。她们喜欢把自己满腔的爱随心所欲地释放,肆无忌地挥洒 ,把“爱”变成了“害”,自己还不知不觉。这种“害”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啰嗦”——随时随地地“啰嗦”,反复不停地“啰嗦”。

      “啰嗦”听起来声音不大,但威力非同小可:可以让孩子在公众场合颜面扫尽、自信全无,可以让孩子在家庭心烦意躁、寝食难安;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上兴趣索然、动力全无,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上无可适从、消极颓废……

       有人说:母亲的啰嗦就是他们青春期叛逆症的来源。有些事情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可是母亲总是每天念叨着,就算犯的只是小错也在妈妈的啰嗦里变成大事,谁会受得了这种罪,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少个会有耐心的听大人每天千篇一律的话。有多少孩子因为被妈妈在耳边啰嗦以至于离家出走。

        所以我一向反对母亲的啰嗦,啰嗦的母亲教育不出好孩子。愿天下母亲们少点啰嗦多点理性,少点急躁多点耐心,少点批评多点表扬,让孩子在科学的引导和热心的激励、鼓舞中成长。



     

  评论这张
 
阅读(456)| 评论(4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