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黄发科的生本美术教育

————不经授权 不得转载————

 
 
 

日志

 
 
关于我

黄发科,安徽省特级教师,市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县美术教研员,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美协副主席,市优秀教师、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教师继续教育首批专家,省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省首批教师培训专家,省教育评估专家,省美协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40多篇教学论文和课例等发表于专业刊物,撰写出版专著《放飞心灵的窗口》、《 烛光夜话》和《根雕、摄影诗话》三册,合编《农村美术教学——对话与实践》一册,编绘《包公故事》连环画一册。

烟酒老遇上研究生(原创)  

2012-11-14 15:01:08|  分类: 教坛随笔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研究生(原创) - 拾荒者 - 拾荒者·原创艺术教育博客

     研究生也会点“烟”或是“酒”的(左一是黄露博士)

 

 

 

也算热心,也算敬业,也算勤奋。

       读了些书,不深;写了些字,浅层;撰了些文,随心;

       要说研究,那真是到现在都没入门。

 

       就那些树根,要在不断的试验中,才能做成教研的学问。

       课内不成课外行,乡土资源做校本;

       目标要准,方案要可行,要针对特定的人群;

       操作有过程,观察、记录要细心,一蹴而就事难成;

       成功固然好,失败之中有学问,反反复复可求真。

       实验成功上理论,推广普及是根本。

      

       书要读得深,事要做得精;

        眼界要开阔,研究要专心。

       ——听了博士一席话,我懂了啥叫研究生。

 

 这是我在首师大学习时,和班主任黄露博士一次聊天后写的心得。

 那天傍晚,我带着自己的《根雕·摄影诗话》书稿来到他的办公室,想就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小型根雕创作的研究方面听听他的意见。

 我自觉对自己的根雕教学是比较满意的。一方面,在我们的农村学校,虽然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但真正愿意对它们开发和利用的老师少之又少,而我虽然做得不多,却一直坚持着;另一方面,我能够把给一个根雕配一首诗,用诗歌来说明根雕的立意,让根雕创作一头紧紧系着生活,另一头又拴上文学艺术,也算是独创吧;还有,我在十多年教学与创作探索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此还撰写过一篇题为《根雕美术教学漫谈》的论文发表于《少儿美术》杂志上予以推广。所以,我觉得自己在根雕教学和创作上还是有点收获的。

 博士十分谦逊随和,我们聊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执着(因他说我的着装和气质我像从民国走来),聊了美术教师如何给自己以恰当的角色定位,聊了当今社会基层美术教师生存的尴尬状态和成长路径等等,聊得最多的当然是我的那本书稿。他对我的想法和做法十分肯定,对已取得的成果也颇为欣赏,但他提醒我:从课题研究层面来说,我在根雕教学实验上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如方案是否具体可行、观察记录是否翔实清楚、能否在反复试验中去伪存真,能否将实验结果广而告之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全、做细、做实、做彻底,“蜻蜓点水”难有所获。他让我第一次领悟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黄露博士虽然年龄比我小,但是作为美术教育博士,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上的经验无疑是丰富的。他编著的教材《美术教育技术》一书就是实证,“百度百科”里有这样的介绍: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结合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力求说明美术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做什么,怎么做”这一核心问题。教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内涵及理论基础为重点,试图让学习者从教育技术的源头和发展历程中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并能理解教育技术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讨论的是美术教育技术的基本学习内容,着重讨论了美术教育技术课程“做什么”这一基本问题。编者认为,美术教育技术的主要学习内容应该由“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教学媒体使用技术”、“教学软件开发”和“运用网络辅助教学”这四个方面组成。第三部分以美术教师应该学习的教育技术内容为落脚点,主要回答“怎么做”。包括:如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如何对图像、动画、音视频进行处理;如何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如何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如何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并运用于教学,等等。

 在当代社会,要做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做研究型的教师”,研究就要有方法。过去,同事曾送给我一本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到现在我还没有认真读过。现在我要来好好地读一读,从头开始,让自己这个爱“烟酒”的老头儿也来做个“研究”生——爱研究、会研究的小学生。

  评论这张
 
阅读(546)| 评论(5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